点击: 文章来源:大连春柳胃肠病医院 编辑日期:2019-08-11 20:14
当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时,医生会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患者的年龄、基础情况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1、内镜治疗:
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
1)高频电凝切除法:高频电凝切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
2)微波灼除法:利用微波可使极性分子振动产生热的原理从而使组织凝固气化进行息肉灼除,此法同时具有止血作用,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无蒂息肉,较小的息肉可一次性灼除,较大的息肉需多次治疗。
3)激光灼除法:通过激光器产生的高能量激光,经内镜活检孔导入的光导纤维照射病变部位,通过光能转变的热能使病变组织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治疗目的,激光灼除法多用于宽蒂或无蒂息肉的治疗。
4)尼龙丝及橡皮圈结扎法:通过结扎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目的,结扎后第一周内息肉脱落并形成浅溃疡,第3-4周可形成白色瘢痕而愈合。
5)氩离子凝固法:使用氩气通过离子化传导由钨电极产生的高频电能,使组织发生凝固效应,氩离子凝固法主要适用于广基无蒂、直径小于1.5厘米的息肉。
6)冷冻法:将制冷气体经特制导管通过内镜活检孔直接喷洒在息肉表面,或用特制的冷冻杆对病灶进行接触冷冻,使组织坏死脱落。
7)射频法:使用电磁波局部产热,使病变组织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8)酒精注射法:在胃镜下用无水酒精围息肉基底部一圈做点式注射,一般只用于广基息肉的治疗
2、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近年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约40%的患者息肉完全消退。
3、手术治疗:
息肉手术的适应症:
直径大于2厘米的无蒂或广基型息肉;
息肉进行性增大;
息肉较大,同时病理检查提示为休腺瘤性息肉伴异型增生、可疑癌变和癌变,单纯内镜下切除可能不彻底。
1、无蒂息肉:有蒂息肉与无蒂息肉都是良性病变,有蒂息肉是根部比较深,但有蒂息肉比较容易摘除,无蒂息肉如果基底部宽的话,是需手术切除的,无论属于哪种类型,如果明确的话,则需要及时的手术处理,否则,长期发展的话,癌变几率增加。
2、广基型息肉:是指息肉的基底比较大,通俗地说就是底部比较大,没有明显的蒂,广基息肉的基底和息肉一样大小或者基底细小,带蒂息肉底部细,广基切除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