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文章来源:大连广誉远胃肠病医院 编辑日期:2019-08-15 19: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结直肠炎性疾病,常出现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营养不良等症状。UC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除药物和手术外,饮食调整也是UC整体治疗的组成部分。有研究显示,饮食干预可以减少药物使用,并延长缓解时间(但是,饮食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没有得到患者应有的重视)。
关于饮食与肠道炎症的关系,有学者提出,肠道抗原和宿主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与UC有关。当人体某个时期缺乏某些消化酶时,很难将食物完全消化成小分子物质(例如:葡萄糖,氨基酸和甘油)。未被消化的食物成分,可能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质,导致肠黏膜免疫功、上皮功能和肠道微生物出现异常,进而导致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并不是食物过敏,而是对某些食物抗原的延迟或甚至无症状的免疫反应。食物不耐受主要由免疫球蛋白G(IgG)介导,是一种持续潜在的免疫反应。而食物过敏由IgE介导,是一种快速的免疫反应,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2。 面临的问题
之前已经有一些前瞻性研究,关注饮食成分对肠道炎症的影响。早在1942年,就有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UC患者可以从无乳饮食中获益。随后陆续有研究报道UC患者食物剔除干预的优势。
但上述研究的方法绝大多数是经验性和观察性的,很少有研究基于IgG抗体的检测结果,指导UC患者的饮食调整。基于IgG检测结果,剔除食物中特定的成分,也许更有可能为UC患者提供个性化和精确的饮食指导。
3。 研究的新发现
一项来自大连广誉远胃肠医院的研究,纳入97例UC患者,随机分成饮食剔除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不接受饮食干预。饮食剔除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饮食干预,期间由医生,护士和营养师为该组患者制定严格的个人饮食计划。在饮食干预期间,观察患者疾病活动、肠外表现、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在饮食干预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获取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14种不同食物抗原特异性的IgG抗体的水平(食物包括鸡蛋,小麦,牛奶,玉米,番茄,螃蟹,大米,大豆,鳕鱼,虾,蘑菇,牛肉,鸡肉和猪肉)。
综上所述,剔除食物中不耐受的成分可以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改善UC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回归本文的标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何一定要注意饮食?因为它能治病啊,也能为你省钱。